您好,欢迎来到在线徽商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徽州美食 » 正文

《舌尖上的中国3》让徽州字豆糖火了

点击数:1388 发布时间:2018-2-26 来源:安徽网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祁门嵌字豆糖,是一种被称为“说文解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祁门嵌字豆糖,是一种被称为“说文解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这就是传说中的“咬文嚼字”了吧!……”

  2月24日晚,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第六集“酥”播出后,徽州的字豆糖及渔亭糕两种传统民间点心也随之火了。

  记者发现,这一集汇集了我国大江南北的大量精致点心的制作技艺及人文故事,包括各类水果状的点心,有贵妃饼、大馒头、寿桃、苏州糕、花色团子、桂花糖年糕、各种饺,特别是瓜子及荷花等形状面点,堪称美食中的战斗机。其中,在徽州黟县拍摄的渔亭糕、祁门拍摄的嵌字豆糖,是徽州美食中的绝活,且具有徽州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制作过程精致而神奇,点心的颜值很高,看了赏心悦目。

  2月25日,祁门县字豆糖的传承人汪镇华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讲述了“舌尖3”来祁门拍摄的过程。拍摄方为了字豆糖先后来祁门三次,第一次是去年8月在董家湾农庄让老师傅和他专门做了一锅字豆糖,之后导演决定选定这个题材了。当年10月,拍摄团队二来祁门,这次是拍摄徽州的婚嫁风俗与字豆糖的紧密联系及故事文化。去年11月,拍摄团队三到祁门,这次在厂区和董家湾拍摄了两天。“团队十几个人分工精细,拍摄超级专业,对画面、场景等很讲究,拍摄过程也很辛苦、努力。”

  舌尖3的第六集播出当晚,汪镇华和同事们非常兴奋,他们努力了5年,终于让本来偏居祁门西路一隅的民间字豆糖走向了全国,被观众称赞为神奇的糖。当晚,他们的网店就接到全国各地的3000多单,今天又接了1000多单,还有青海、广东等地的企业家联系合作事宜。

  汪镇华以前是开车跑运输的,几年前被家乡的字豆糖所吸引,决心让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于是找到祁门西路专门做这种糖的老师傅金惠民等,在屯溪黄口租房开作坊,因品种单一、口感不太符合外地人口味及市场没打开等因素,亏了20来万,回到了祁门。他没有放弃,继续在祁门租厂房创业,自己学会了做糖,并创立了品牌,申报注册了商标。同时,还在老家祁门董家湾开办了特色农庄,在乡村文化+美食旅游上艰苦前行。

  而今,汪镇华的字豆糖已经畅销全国,在黄山市各大超市、旅游景区打开了市场,全年四季生产,供不应求。今年1月初,汪镇华又开设了淘宝网店。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吴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