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在线徽商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徽商文化 » 正文

徽商精神研释

点击数:454 发布时间:2018-3-10 来源:中安在线

明清之际,徽商曾经雄据一方,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成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系中国十大商帮之领头羊。徽商之所以能如此辉煌,是因为其拥有独特的徽商精神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和良好滋养。胡适曾将徽....

  明清之际,徽商曾经雄据一方,独执商界牛耳三百余年,成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系中国十大商帮之领头羊。徽商之所以能如此辉煌,是因为其拥有独特的徽商精神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深厚土壤和良好滋养。胡适曾将徽商比作“徽骆驼”,后人也因此称徽商精神为“骆驼精神”,细而察之,它集中体现为诚信开明、为富且仁、负重奋进、善作善成这四个方面。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三个强省”的征程中,仍需要继续挖掘、光大这种精神,这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好安徽的热切呼唤。

  诚信开明,即诚实做人,守信从业,与时俱进不保守,敢于突破善开拓。徽商也是商人,追逐利益天经地义。但徽商是诚信的商人,能以“义利”来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并由此建立与顾客的相互信任关系。胡雪岩作为徽商的精英和代表,将诚实做人作了生动的诠释。胡庆馀堂“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承诺和秉持,“戒欺”、“真不二价”的商道和家规,至今无不闪烁着徽商诚信的光辉。家道中落时的他尽管一贫如洗,但不恋外财、将拾到的满满银两包裹归还失主;飞黄腾达时的他尽管溜须拍马者前呼后拥,但他一直慧眼识珠、善用贤才;不幸落魄时的他尽管一生积蓄殆尽,但没有怨天尤人。同时,徽商通达明智,能够审时度势,不断拓展经营领域,持续变革经营方式,是其纵横驰骋、屹立商界三百年而不倒的真谛。在传统观念上,徽商“流寓四方,轻本重末”的实践与“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理念,颠覆了封建正统的农本商末观念;在经营方式上,徽商从最初经营土特产品,发展到盐业、茶叶、典当等各行各业;在经营范围上,从国内经营扩展到海外贸易;在经营方式上,从单一经营到走贩、囤积、开张、质剂、回易五管齐下;在经营机制上,独资、合伙、股份、合作、经理委任等多种经营形式和机制灵活利用、相得益彰。

  为富且仁,即能理性看待自己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爱家与爱国爱人民相一致,深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尽管俗称“无商不奸”,但由于徽州“儒风独茂”,因此贾而好儒、心地厚道是徽商的重要特点。徽商大多古道热肠、倾心公益事业,经常会用自己所累积的财富,广施善举,积极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建设,成为明清时期中国义商的典型代表,正所谓,“我江南言乐善好施者必曰徽人,言多财善贾者必曰徽人,徽人遂好施善贾名天下。”徽商既有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行,也有博大深厚的爱民报国情怀。胡雪岩协助官方设立粥厂、善堂,修复名寺古刹;恢复牛车,方便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被称为“胡大善人”。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协办福州船政局和甘肃织呢总局;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俨如半商半官。尽管其中不乏讨好权贵之嫌,但他的确为当时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负重奋进,即面对困难,不畏艰辛,负重拼搏,勇往前行。“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既是徽商为改变家庭和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徽商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明清商业市场上,徽商的足迹“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可谓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忍辱负重、韧性十足的徽商把负重奋进的徽骆驼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前中国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时代特别需要这种负重奋进的精神,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当代公民的重要召唤。

  善作善成,即善始善终,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求实求成。徽商视经商如生命,将职业升华为事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徽商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善于把握时机,权衡大道,成就事业,以义取利;徽商善于抓信息、察地昂、权时宜,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做到审时度势,从而能够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游刃有余;徽商还重视选择合作伙伴,利用同族同乡、亲朋好友等血缘和地缘关系,采取合伙制、股份合作制等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迅速筹集资本,壮大自身力量,战胜竞争对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此等等。务实求新、善做善成既是徽商精神的基本要义,也是当下落实五大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遏制经济下行的当务之急

  (安徽省教育厅思政处 林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