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家乐福正在研究出售在中国的业务,家乐福提议将中国业务出售给欧尚、阿里巴巴。同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家乐福全球总裁将于1月23日来华宣布中国区未来动向与发展。家乐福中国业务未来究竟会如何,几天后或许会有答案。
最近,关于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传闻不断。
先是2017年12月21日,彭博社援引Capital杂志未注明消息来源的报道称,家乐福首席执行官Alexandre Bompard已聘请三家投行研究剥离中国、阿根廷和波兰业务的方案。Capital还援引公司内部资料报道称,家乐福在法国的超市与大卖场的销售滑坡势头正在加速。
随后,家乐福中国区否认了上述关于出售中国区业务的传言。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陈维敏透露,家乐福中国区希望今后改造的门店和所有新开门店大多以购物中心模式运作,计划3年内,购物中心式的家乐福项目中,65%租赁面积是体验型行业,比如餐饮、娱乐业态等,以此拉动客流量和消费。
1月18日,财联社援引法国媒体报道称,家乐福正在研究出售在中国的业务,家乐福提议将中国业务出售给欧尚、阿里巴巴。随后,有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向家乐福求证,家乐福中国对此消息予以否认。
事实上,这几年由于传统零售行业整体表现不景气,市场曾屡屡传出有关“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传说的接盘者包括华润等等。
此前,据报道,家乐福中国地区的股权屡次被出售,既体现出家乐福的业绩和盈利压力,同样也表现出国内零售业尤其是大卖场业态不被看好的局面。2016年11月16日,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4.2亿元出售其持有的家乐福全部股权,其中包括沈阳家乐福35%、大连家乐福35%、长春家乐福25%、哈尔滨家乐福17%、杭州家乐福20% 以及宁波家乐福20%的股权。
2016年5月,天津劝业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公司参股子公司天津劝业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35%股权,股权资产评估价值为9157.01万元。
早在2011年,统一就曾出售家乐福天津、重庆和广州三地的股权。当时统一方面表示希望集中精力发展中国大陆的食品加工业务,撤回不具控股权的零售及分销业务投资。
不可否认的是,当走进中国23年后,家乐福也到了要告别中国市场,四处寻求买家接盘的时候。曾经的领导者,为什么最终在中国“黯然离场?
资料显示,家乐福(Carrefour)成立于1959年,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
1995年,家乐福进入中国,经过10多年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家乐福在华门店总数达269家,其中包括230大卖场,39家便利店,电商业务也进入全国18个城市。
因其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他是最早以“合资”形式将“大卖场”这个业态引入中国的零售商,也是最早在中国实现农超对接的外资零售商。
家乐福曾被中国大卖场行业成为“黄埔军校”,从家乐福走出的零售人才目前遍布中国各大零售企业。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发展后,2009年,家乐福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门店数量又被沃尔玛赶上,市场份额则是从2012年开始不断下降。
为了挽回颓势,2015年家乐福中国进行了比过去20年还要多的变革动作。2015年3月开始,家乐福集中了采购权,重组为6个采购中心,打算于2016年底之前在全国建立6个物流配送中心。
同时上线电商业务“家乐福网上商城”,还联手知名O2O平台美团、饿了么及百度外卖。此外,家乐福还在中国尝试新业态,开出了便利店“家乐福Easy”来吸引年轻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家乐福网上商城”年内将在全国18个城市相继上线,除了自建APP平台,“家乐福网上商城”还联手知名O2O平台美团、饿了么及百度外卖,以便消费者可随时随地享受家乐福的在线购物服务。
除此之外,家乐福还将继续推出包括跨境电商、完善APP现有功能等多项惠民服务。不仅如此,全国六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实现对全国门店物流配送的全面覆盖,形成线上电商、线下门店的资源融合,在降低一二线城市的运输配送成本,提高三四线城市的商品种类,有效改善缺货等方面凸现成效。
未来,家乐福仍然会加大大卖场的投资和发展,特别在中部和西部省份开拓新店,同时加强对现有门店的改造和升级。在支付手段上,围绕场景化“互联网+支付”新趋势,家乐福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钱包——Carrefour Pay,不断深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形式,更为消费者在数字生活时代提供了全新选择。
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改变家乐福业绩低迷的事实,在零售环境变化多端的中国市场,家乐福的业绩不断衰退,2017第三季财报销售额环比降幅增大,预计全年经常性营业利润将下滑15%。
就像许多其他外企一样,家乐福在中国的转型也面临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有业内人士指出,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供应链,而外资超市在这一点上普遍不如本土超市。
“内资超市非常灵活,过去规模小,但随着规模变大,压毛利不比外资差,供应链的仓储物流、门店的更新以及布局都很好,很有创新力,外资超市走的是规模,压上游毛利,可是灵活度很差,信息系统也不如内资,这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是没有竞争力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2017年,随着中国传统零售变革之年到来。大卖场变革开始加速,巨头们都在寻找金主。作为家乐福最大的竞争对手,沃尔玛与京东“联姻”,通过全方位合作挽救了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另一家法国零售商欧尚则与大润发合作,母公司还获得了阿里巴巴的入股。英国的乐购则在更早的时候与华润合资,仅保留了中国市场20%的股权。
而此次家乐福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国内大卖场格局,真正全国性企业除了家乐福以外都通过出售、联合、入股等方式全部完成站队。虽然家乐福中国目前没有表现导向任何一方的意图,但是相信他已经被各方势力盯上,尽管家乐福中国方面一直否认出售传闻,但是这些传闻在今后的时间里一定会不时出现。
业内普遍认为,对于如今的家乐福中国业务来说,找个好人家嫁了,壮士断腕及时止损,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综合自:联商网、北京晨报、虎嗅网、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