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在线徽商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安徽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

点击数:612 发布时间:2018-5-7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图为中铁四局产业工人奋战在地铁轨道铺设施工一线。近日,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为加快....
图为中铁四局产业工人奋战在地铁轨道铺设施工一线。

 

近日,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作出专门部署,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明确了“路线图”、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动员令”,对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加快建设技工大省、制造强省,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就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总体思路和系统方案,为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明确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厘清了为什么改、怎么改、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释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的有生力量,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主力军。《改革方案》印发后,省委高度重视,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以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同志任组长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研究谋划贯彻措施,细化实化责任分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起草我省《实施意见》,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一线产业工人的意见建议。 2018年2月24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始终坚持继承创新,围绕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5个方面,提出25条改革举措,涉及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待遇提高、作用发挥等方面。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一是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提高工人党员比例,把更多的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二是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引领团结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坚持党建带工建,创新和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着力解决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等问题。

  (二)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一是增加产业工人担任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的比例,并落实到人大、政协换届和正在进行的群团改革工作中。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申报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三是建立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明确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比照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确定工资福利待遇。

  (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一是加快整合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职普招生大体相当,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纵向衔接连通、横向互通互认。二是提出落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对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根据毕业生人数,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支持。三是建立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紧缺专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绿色通道”,建设一批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四)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一是健全覆盖广泛、形式多样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评价、职业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实行优秀技能人才技能资格、技能等级直接(免试)认定办法。二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施技师培训项目,开展以高级工为重点的技能提升培训。三是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省内劳务对接,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

  (五)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一是创新网络载体,建立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加强网上思想引领、技术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文化建设等,开展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二是将促进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纳入城乡信息化建设,加强产业工人网络公共学习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化泛在教育培训新模式,提高产业工人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打造网上服务职工平台,建设网上“职工之家”,构建“互联网+”普惠服务新模式,实现网上维权帮扶、提供公共服务等,让产业工人能在网上找到组织、参加活动。

  推动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一起发力。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改革共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和实现产业工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建设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把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改革的总盘子和总台账,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切实增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要加强党的领导,形成改革合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统筹社会组织的协同力量,构建合力推进改革的工作格局。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三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宣传改革实施中的先进典型、经验成效,宣传产业工人的地位作用和重要贡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产业工人都能享受改革红利、共享发展成果、感受职业荣光,有更多的存在感、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

  四要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落地见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系统、本单位实际,对照《实施意见》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建立工作台账,有力有序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中推进改革,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推进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开展改革情况绩效评估,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原标题:广泛凝聚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