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在线徽商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聚焦全国两会】刘明平:尽快解决民营企业“三难”问题

点击数:415 发布时间:2018-3-9 来源:工商导报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刘明平建议:尽快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招工难、创新难等“三难”问题。 刘明平认为,产生融资难的原因:一是由金融机构的企业属性决定,金融机构....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刘明平建议:尽快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招工难、创新难等“三难”问题。

刘明平认为,产生融资难的原因:一是由金融机构的企业属性决定,金融机构为了确保融资效益,审查融资对象程序严、标准高。二是担心存在政治风险,金融机构担心出现不良融资会承担政治责任,现出现层层督查,并要求终身负责。三是金融机构贷款下调抵押折算率,上调贷款利率,导致企业贷款少、贷款贵。产生招工难的原因:一是劳动成本逐年走高。二是现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客观上在减少。三是劳动力流动性大,相对固定的整劳动力在减少,打零工、计时工有一定数量,但不符合工业生产企业要求。创新难的原因: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存在传统经营路径依赖。二是企业不会创新,不知道从哪里创新,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层创新能力和水平普遍较弱,更没有创新工作经历。

就如何解决民营企业“三难”问题,刘明平提出以下几条主要路径:一是金融机构要解放思想,正确理解中央化解金融风险的意图,要有疏有堵,有保有压。二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要允许金融机构一定的容错率,特别是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双创”的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容错率。三是创新更多金融产品,不以抵押作为唯一融资保障,不以贷款作为单一投资形式,可以根据企业上缴税收和融资挂钩,创新更多的知识产权、应收款凭据等质押,用体现企业实力和潜力的办法开展融资。四是拓宽对金融机构的考核视野,不单就企业资产数量来融资,将融资规模和企业上缴税收、销售收入、增长潜力等挂起钩来,提升企业持续发展动力,培植更多融资对象,变竭泽而渔为放水养鱼,发展“大金融”。五是加快建立劳务储备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将平台和劳务移动终端联接起来,并建立双向互动联系,实现线上与线下畅通,实体劳务市场与虚拟线上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劳务”的作用。六是加快提升地方党政干部和企业两类人员的创新意识,逐步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城镇拆迁工作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营造创新的氛围。七是加快两类人员的培训和锻炼,特别是由中央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落后地区到创新发达地区培训、学习、挂职,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尽快培养两类人员愿意创新、舍得创新,尽快享受创新成果。